月子期间能不能刷牙和洗澡
刷牙
很多新妈妈都听说民间有月子里不刷牙的习俗,还有的人说产妇刷牙的话,以后牙齿就会酸痛、松动,甚至脱落。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。但是,月子里新妈妈的身体比较虚弱,身体的新陈代谢正处在调整的过程中,对寒冷的刺激也比较敏感,因此月子里的刷牙漱口也应与平时不一样,要注意讲究方法。
现代医学认为,月子期间的新妈妈一定要坚持刷牙、漱口,否则牙齿更容易受损害。因为新妈妈每天都要进食大量的高蛋白、高糖类食品,这些食品大都细软,很容易为牙菌斑的形成提供条件。如果新妈妈不注意刷牙,就会使这些食物残渣留在牙缝中,并在细菌作用下发酵、产酸,导致牙齿脱钙,最终形成龋齿或导致牙周病,并引起口腔溃疡、口臭等疾病,不利于新妈妈的产后恢复。
新妈妈在月子里一定要坚持每天刷牙,只要体力允许,产后第二天就应该开始刷牙了,最迟不要超过产后的第三天。
洗澡
为使新妈妈的身体尽快康复,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月子里不能洗澡的习俗。那么,新妈妈在月子期间到底应不应该洗澡呢?为什么民间流传着月子里不能洗澡的习俗呢?下面就为新妈妈们答疑解惑。
民间流传月子里不能洗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前的生活条件较差,不能为新妈妈提供良好的浴室及取暖设施,而新妈妈在月子期间的身体很虚弱,不慎着凉就非常容易感冒,并由于体虚而不易痊愈。现在的生活条件与以前有很大的差别,能为新妈妈们提供非常良好的保暖设施和洗浴环境,不再容易受凉感冒,因此应该破除这种并不利于新妈妈身体康复的习俗。新妈妈产后会大量排汗,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,如果浑身不舒服,精神状态也不会好;恶露及溢出的乳汁也会使新妈妈的皮肤变脏,皮肤黏膜上积累的大量病菌就会乘虚而入,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、毛囊炎、乳腺炎等疾病。
研究表明,产后及时清洁身体具有行气、活血的功效,可以帮助新妈妈解除分娩的疲劳,并保持舒畅的心情;皮肤清洁还可避免伤口发生感染,促进会阴伤口的血液循环以加快愈合;身体的清洁、干爽能提高新妈妈的睡眠质量,并且能增加食欲,从而使其气色好转。因此,在月子里经常洗澡对新妈妈的产后康复十分有益。但是洗澡应注意以下事项。
(1)产后洗澡讲究“冬防寒、夏防暑、春秋防风”:夏天,浴室温度保持常温即可,但不可用较凉的水冲澡,以免恶露排出不畅,并引起腹痛及日后月经不调等症状。天冷时,浴室宜暖和、避风,洗澡水的温度宜保持在35℃~37℃。
(2)洗澡时间:如果新妈妈的会阴部无伤口及切口,那么夏天在产后2~3天、冬天在产后5~7天即可淋浴。每次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以5~10分钟为宜。另外,专家提示:内衣裤要勤换洗,最好每天一换,换下来的内衣裤最好能尽快清洗,可以在清洗的时候在水中加些专用的洗衣消毒水,以防感染,内衣裤洗净后最好放在太阳下曝晒消毒。要多准备一些内衣内裤和贴身的衣物,一旦感觉不舒服就马上换下来,以避免感染。